佛教真言圖書室
首頁 真言宗 如何學習真言密教

如何學習真言密教

學習真言密教目錄


--------------------------------------------


住嚴院發心式的方式

高野山真言宗阿闍黎的整個學習過程

要如何來住嚴院學習真言宗

學習真言宗是否要花很多錢

如何選擇本尊

一定要學「四度加行」才算完成學習嗎

〝聲明〞該如何修學?

進一步說明僧戒



--------------------------------------------


住嚴院發心式的方式

1「發心式」是指 : 初業行者皈依、受菩提心、許可結授,請事先報名。 zyukon@koyasan.tw

2:欲參加結授者,需先受「發心式」(或當天)。

3:關於「結授」活動,因需事前準備法具,故請先報名以便安排並通知入場時間。

****參與結授者請於上午9:15前進入道場****

「事相個別教授」是指初業學員,對開始學習儀軌、觀修等問題的討論與教授,於發心式後教授。



回目錄



 

高野山真言宗阿闍黎的整個學習過程

問:能否說明高野山真言宗關於阿闍黎的整個學習過程?

答:如果想取得阿闍黎位階,要經過:

得度式:「得度」有渡過生死海,到達涅槃岸之意。科儀約半天時間,可在高野山承認的台灣或日本的寺院道場舉行,形式上是由戒師授與沙彌十戒。之後入僧籍,由本山授與度牒,著法衣參與法事與修行。

四度加行:「加行」有加功用而行之意,即正行之預備行。得度後進一步安排三壇受戒,並計畫開始學習四度(其實若含理趣加行與護身法加行共有六個課程),此外包含理趣經、普門品、尊勝陀羅尼等總本山規定之諸經皆需學習。另外,再由老師教授聲明與法會儀軌。

三壇受戒:高野山系統似乎並不接受其他山門的戒碟,故想入高野山灌頂皆須再受戒,受戒是三天,日期多訂在六月中旬,地點在高野山真圓通寺(座落在高野山的山麓中,很莊嚴的國定古蹟,平時是進不去的。偷偷透露一點,寺院內有一很莊嚴的增益護摩壇)。

教師講習:五天四夜,日期都訂在十月上旬。地點在高野山大師堂與教師會館,講習內容包括諸經、行法、聲明、悉曇梵字…。講習後要馬上筆試,審查資格,通過後安排傳法灌頂。

傳法灌頂(金胎二部):約在十一月上旬。時間約一天(從早上八點一直進行到晚上約九點多,全程皆採金剛盤坐,非常辛苦。),一年只進行三會灌頂(依經典規定,只能三會,且每會不得超過十二人)。

教授師資格考試:約十二月上旬。包括筆試與行法實作。

一流學習(一流傳授):成為教授師後必須再精進學習整個真言宗的所有個部理論與實修,大約需要三年才能完成。

由上可知,整個過程需投入相多的時間、體力和金錢,皆須數年才能完成。



回目錄



 

要如何來住嚴院學習真言宗

問:道場能教授哪些教法?要如何來學習真言宗?

答:先從學習心態說起,如《瑜伽師地論》「修所成地品」所說,學習佛法容易有四種過失:一、憍傲;聽法時有憍傲心,感覺自己的程度很高。。二、輕懱;輕慢說法的人。三、怯弱;慢自己,以為自己程度太低聽不懂,而生怯弱心。四、散亂;聞法學習時,心生散亂、產生妄念,不能專注。

師地論說:「遠離如是四種過失而聽法者,名正聞法。」


同樣的,與《瑜伽師地論》所說精神相同,近代印順法師(《成佛之道》)和藏傳佛教改革者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都描述了聞法(學習佛法)有三過(過失);1.若器倒履、2.縱向上然不潔淨和3.雖潔淨若底穿漏。意思是說學習如同杯子(喻學習者)裝水(喻佛法)有三種過失,就是無法真正的學習;包括杯子倒扣、杯子內部潔淨和杯子底破了。簡單整理如下:


1.杯子倒扣:我慢、驕傲;覺得自己已經很行了,來道場只是來觀摩一下,甚至是要來指導一番。


2.杯內不潔:外道學佛,老是要把佛法套到原本根深蒂固的外道心識中,遇到不瞭解的佛法修行等問題,就「套用」外道的思想來解釋。例如禪座時發生四大不調時,不依不調來對治,老是解說是靈魂體如何如何(出殼、感應...)等等。


3.杯子破底:自卑、放逸、根性未定;覺得學不來,或是覺得現在還不需要,或者還想到處比價比較,看看有沒有別處有更快成就的法。


這是我們道場在接眾時最容易碰到的三種情形。於此狀況者,我們總要求從基本禮儀學起,正如《禮記‧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若不能以謙遜的心來學習,那也只能「暫時」割捨,結個善緣即可。


而學習過程:
從一般的在家檀信徒的經行到阿闍黎法,依個人根器因緣而不一而論。但每位到道場學習的人皆從基本的禮儀、經行(心經、理趣經、觀音經、陀羅尼與十三佛真言)開始,待熟悉基本行儀後再學習簡軌或廣軌等(本尊法並不強求同一,是依個人因緣而有所不同)。若有心於弘法者再進一步學習阿闍黎法。歸納如下: (詳細學程依各道場自行規劃)

 

1.基本的禮儀、經行:累積福德智慧資糧,進而莊嚴行者自身和莊嚴道場(因為行者的參與共修,使後來者見到莊嚴的道場和行者而生起信心,堅固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常有學員只願道場教個別的法,認為毋須莊嚴。最後總落得退道。要知,互相增上隨喜,是急速累積資糧的不二法門。

2.一尊法:以之前累積之福德智慧,契要尊法,並依儀軌修行內容,配合十住心論互應。參加教相共修研討,互相增上。擔任道場執事,接引眾生,不斷的累積世間與出示間資糧。

~大部分的學員學習至此~

3.阿闍黎法:心量已開,世間資糧亦已足夠,願意為真言教法 弘揚而任重道遠。



回目錄



 

學習真言宗是否要花很多錢

學習真言宗是否要花很多錢?

答:道場的學習是不用費用的。只有當學習者想成為高野山真言宗阿闍黎時,上日本授證、灌頂等時,其過程才需要花費。但這部分到場並不經手,收據等皆由日本本山開立。此外,道場共修、法會等活動是不必另外供養阿闍黎的。期待住嚴院能成為一個清淨的修行道場。

在此進一步說明:

1.一般來道場祈願、誦經、感受道場寧靜與氣氛和佛法討論者是不用任何費用的。

2.單獨使用道場冷氣空調的學習者 應該如理(在不造成自己的困擾下)適度的自負文具、電費等。(因為道場是屬於教團所共有,依戒是不能拿教團共有的資物來供即個人。)

3.學員若進一步要在家中布置佛堂而需要法器等,由學員自己準備資具。

3.道場不需對某一個人(如阿闍黎等)做任何形式的財資供養。法會(如受菩提心戒、傳授本尊法等)亦同上(不需對傳授者供養資財)。



回目錄



 

如何選擇本尊

問:如何選擇本尊?學法修行是否一定成為阿闍黎?


答:

1.「成為阿闍黎」;除非要為道場服務,或立志將來要出家、或建立道場利眾才需成為阿闍黎。

 

2.如何判斷本尊。

有很多方法,最標準是透過灌頂投花而得本尊。但考慮單尊法等獨特性,也常可見是阿闍黎建議、或選擇所親近的道場供養的本尊,或者自己學習一段時間後感受尋找的。

但不管何法,總是要學習一段時間才會進入狀況吧。因此與阿闍黎晤談是重要的。


待續.....




回目錄



 

一定要學「四度加行」才算完成學習嗎

問:學真言宗一定要學「四加行」才算完成學習嗎?

答:真言宗修行中所稱的「加行」是指行者在要接受傳法灌頂成為阿闍梨前需要的「加功用努力修行」而讓修行圓滿的次第作法。所以「四加行」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佛典中(指「大正藏」中之密教經部,不是經疏部)並未記載「四加行」一事。當然「四加行」一般被認為是惠果大師將金胎二部合一的一種表現與開創。因此行者體驗金胎合部的心髓與祖師意,似乎更為重要。

然而在中院流的加行法中,其實是包含「六箇加行」和「四箇正行」的。「六箇加行」包含了「理趣經加行」、「護身法加行」、「十八道加行」、「金剛界加行」、「胎藏界加行」和「護摩加行」。其中包含了《大日經》、《金剛頂經》的諸尊真言與兩部修行的精髓,後面再加上悉地護摩而成。關於每尊的真言學習,總是需要世間因緣的具足,並配合發心要接引適合不同本尊的眾生而想成為阿闍黎者才需學習吧。而金胎合部的心髓,在本尊法(我指的是中院流的諸尊法)中以具體而微的表現了。關於護摩,總是與眾生共同增上才有法驗吧。

在我看來,若學了「加行」而不發菩提心,只想像領畢業證書般的擺在自家的佛堂,好像對佛菩薩有了交代,那可真是「一無是處」的焦芽敗種。

除非想成為阿闍黎,否則不必然要學四加行。真言宗的『四加行』是為「要成為阿闍黎」的行者所做的要求。此部分與藏傳佛教不同。



回目錄



 

〝聲明〞該如何修學?

問:能否在進一步說明〝聲明〞的內容,該如何修學?

答:分兩個層面來說:歷史傳承與教相修習。

從事相傳承來說,「聲明」簡單的說是佛教發展過程中,將修行以類似音樂的方式表現(有人稱為佛教音樂;關於這個名詞,個人並不全然認同,後面有補充說明),其內容主要是詠誦諸佛功德與佛說經教要義。現代有人稱此種表現為「梵唄」。幾乎不同區域的佛教或多或少會發展出其特有的梵唄(例如藏傳、台灣佛光山等等)。而高野山真言宗的「聲明」主要是弘法大師由唐朝帶回日本而逐漸繁衍的。這是有傳承根據的,據近代大陸學者與日本學者的考據,中國最早的樂譜應該是空海大師自唐所錄之《梵吹譜》,譜名為《魚山集》,其中的平仄聲與今日漢樂迥異。依照《高僧傳》記載;稱為《魚山集》是因為曹植(三國時曹操之子)於魚山聽到這個梵音而做此譜,此譜目前尚存有元代的抄本。基本上,高野山的真言宗「聲明」架構是來自中國唐朝(中唐時期)發展的佛教梵唄,而音韻內容則屬於較古老的六朝遺聲。(以上相關資料是我在研究所的圖書館整理所得,參考書目另行刊附)。而高野山真言宗再進一步發展「聲明」中,為了要與其他日本佛教教派區分「聲明」的法流,稱本身之「聲明」為《南山進流》,如前文所述「南山」意指高野山(於京都之南)。

而從其教相與修行法證來說;聲明是真言宗修行的特色,是進入禪定、禪觀的重要修行。

故真言宗的「聲明」佔有其一定的地位。就教相而言與「阿字不生」有關,實際修行上確也與「阿字本不生」的體悟有關。雖然一般華人直覺上總覺得「聲明」是日本音樂的遺物。或許在日本佛教「聲明」發展中有一定程度日本文化的滲入,但畢竟,若要回溯唐時祖師修行法要,「聲明」是絕對不能忽略的。

至於聲明的學習,大概需要口傳吧﹗原因不在於擔心法傳外流,而是「聲明」的樂譜仍保留中國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式的樂譜,再加上部分轉音,是各家各有特色,所以單看樂譜實難入門,至於心得那就更不用多談的。

至於「佛教音樂」一詞,容易因「音樂」一詞而遭到攻擊,原因是在早期佛教是禁止出家人使用音樂的(擔心沈溺於聲色之中)。熟悉「聲明」的人都知道,「聲明」重視音韻旋律而摒棄繁瑣和聲(西洋音樂重視和聲),且「聲明」的旋律皆是和諧音(沒有不和諧音),故詠誦之中反使詠誦者趨於寧靜內省。可惜的是,旁人看熱鬧,卻無甚感覺,甚至感到乏味。因此,真言的「聲明」妙處,大概也只有行者登門後,才能一窺堂奧吧。



回目錄

 


進一步說明僧戒

問:高野山真言宗有否居士阿闍黎?能否進一步說明僧戒的狀況?

答:高野山真言宗並無居士阿闍黎,要成為阿闍黎一定要受戒(經典也是這樣說)。但問題在於,很多日本的出家人娶妻生子,與戒律諸多不符,反倒像是居士。這現象跟日本的歷史文化背景是有關的,在奈良時期到平安時期,要出家一定獲得敕許,不可私自出家,因此也發展出僧官的制度(由國家同意出家再給於生活適當補助)。但到了德川時代,就不需要敕許,但另有寺院法度來規範(主要針對僧尼),出家人是不可食肉與娶妻的。當時只有真宗(不是真言宗)與山伏是半僧半俗。不過到了明治五年(因為國家對人口的需要)公布了「太政官布告第百三十三號」,明訂此後僧侶可以娶妻蓄髮,法事外可穿一般衣服。一年後再發佈僧尼亦可如是。此後就慢慢演變出寺族(以寺院為一個家族)的問題。雖經過多次變遷,終戰後宗教法人法實施後,重點也轉而注重「法人」的觀念。因此,日本出家人也就依俗發展了。

上述是歷史的表象事件(可想明治時期的太政佈告影響有多大),背後的層面卻是和日本的文化(神道、重視現世)與民族性格有關(特別是對國家、對整個社會和團體的忠誠),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因此,日本社會似乎發展出對出家人的另一種對待文化。社會允許出家人享有一般民眾的生活權力,但對出家人的道德要求相對的卻也比較高(因為總認為他們畢竟不是全然同於一般民眾。)

雖然出家人依俗發展,但形式上卻保留相當完整,包括整個受戒儀式。或許,以日本人最常說的「連學學樣子都學不來,還想創新」的這種尊重「傳統」的態度來看,也許比較能夠體會箇中滋味吧。此外,在高野山,出家人大多還是剃髮,不過不少人還是有其他工作(也有很有名的法師是醫師)。因為在日本,百姓並不會無緣無故跑到寺院或在街道看到出家人就供養它們資俱。日本的文化氛圍認為個人的生活和寺院的維持是要自行負責。

上述是我對日本出家文化的看法,但畢竟,這種形式在台灣是有困難的。我想,最苦難的大概是我們這些想學真言教法的台灣人吧。在日本,它們不能想像,為何學法可以不出家(一般檀信徒根本不學十八道、本尊法等,他們的認知裡,這是出家人才學的。)。但台灣對出家的態度跟日本完全不一樣,我們清楚日本的出家形態在台灣大概會被打入邪魔歪道之流。可是本島又無真言宗(指高野山真言宗)的法流和學習環境。而我們又都很清楚自己的根性最想學這種法。此外,學法的金錢也是一個問題。那種金額根本不是一個台灣一般出家人所能負荷的。因此,初期想將這個法帶回台灣總有不少的違難和苦衷,但較法的推動,總要有人開始吧。

只要是阿闍黎,就會有高野山僧籍。但在台灣我們道場不靠信眾供養,反是靠著自己努力在社會上生活,並以此世間資俱來供養道場。從這一路修行來,我們(修行的心路歷程)總是告訴自己,在世間法上,尊重別人的文化,相對的才會看自己生命的不足和苦難。在真言宗的推廣上亦是如此,我們若希望來日與我們有過相同苦難的眾生,能因我們小小的努力而能免除一些學習真言宗上不必要的苦難,那就得先從尊重真宗的制度,謙虛地學習開始。我們不會編造傳統真言宗裡沒有的居士阿闍梨,要學阿闍黎就要受戒。但我們也會時時反省自己在戒律上的不足,更不會在台灣裝模作樣,與其他教團爭勝,來傷害台灣的佛教文化。這是我們道場的立場。



回目錄


訂閱最新消息訂閱最新消息 訂閱商品訊息訂閱商品訊息  智邦生活館 虛擬主機2016. All Rights Reserved.